- N +

一天造谣7000篇,都是AI惹的祸?

一天造谣7000篇,都是AI惹的祸?原标题:一天造谣7000篇,都是AI惹的祸?

导读:

美国半导体公司英伟达创办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近日到台湾开展商务活动受到岛内高度关注一言一行都成为台媒报道焦点或许是飘了得意忘形了黄仁勋期间竟极其错误地将台湾称为国家据中央社报道...

美国半导体公司英伟达创办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近日到台湾开展商务活动,受到岛内高度关注,一言一行都成为台媒报道焦点。或许是“飘”了、得意忘形了,黄仁勋期间竟极其错误地将台湾称为“国家(country)”。据“中央社”报道,黄仁勋5月29日参访台企时,被台媒问及台湾在全球科技领域的地位,他以英语回...

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亿欧网(ID:i-yiou),作者:陈卓,授权 转载发布。

利用技术一键生成虚假 ,竟成某些不法分子的赚钱方式。

据央视 近日报道,一些MCN机构和个人账号,让AI根据关键词编造不实消息,发布到网络上吸引网友点击,赚取平台针对创作者的流量奖励。其中情节严重的,名下经营数家MCN机构,操控账号高达800多个,一天最多生成7000篇,每天的流量收入过万。

“XX爆炸”、“XX被拘”、“XX通报”、“突发!XXXX”、“最新!XXX”、“震惊!XXX”……

大部分由AI编造、用以博取眼球的虚假 ,抓住和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或涉及网友近期可能关注的热点事件,再加上夸张的叙述方式、猎奇的故事情节和耸人听闻的标题,只为尽可能吸引更多网友阅读和评论,从而赚取流量进而变现。

AI谣言造成的后果不容小视,这一行业乱象已经引起各方重视。

AI造谣,日进万元?

6月13日,央视 的报道揭露了数起利用AI软件炮制谣言的案件。

今年1月,某网络平台出现一条关于“西安爆炸”的消息,称当月10日晚,西安突然响起巨大爆炸声,还配有所谓爆炸的图片。消息一经发布,很快就在网上传播开来,也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但经核实发现,当地并没有发生类似事件,消息为不实信息,涉嫌网络造谣。

经调查,相关账号归属于一家江西的MCN 机构,而消息的内容从文字到图片都是AI生成的。据公司实控人王某某供述,他通过具有语音交互功能的AI软件,说出几个关键词后,自动在网络上抓取相关信息,生成几百到上千字的文本,再配上貌似和事件具有相关的虚假图片,从而形成一段看起来信息量很大、实际上子虚乌有的内容。

无独有偶,重庆公安也查处了一起利用AI软件编造谣言的案件。

2023年12月25日,一则“重庆巫溪一民房发生爆炸事故”的消息在某网络平台上发布。该消息全文500余字,以 报道的口吻提供了不少细节,比如“现场情况十分惨烈”、“官方紧急介入调查”等,短时间内就获得了几万次点击量。

经查,这则消息是康某某通过AI软件编造的。康某某在看到一篇关于爆炸事故的 关注度较高后,就在AI软件中输入“重庆”、“爆炸”等关键词,让AI模仿 报道的风格生成文章,随后发布在自己的网络账号上。

图源:央视

据了解,王某某和康某某之所以利用AI制造谣言,都是为了在网络平台博取流量从而获取利益。

康某某表示,在某知名网络平台创作发布文章,可以根据阅读、评论、转发数量等获取相关流量收益,每千人有效阅读量有1-2元的奖励,但自己之前发布的20多条内容都没有收益,就萌生了模仿 风格编造虚假消息的想法。“发布之后看着流量蹭蹭涨,觉得这篇文章可以赚钱了,当时是这个心理。”

而经营MCN机构的王某某,已经通过这种方式获利不少。经查,他旗下共有5家MCN机构,运营的账号数量多达842个。通过AI工具,王某某每天可产出多达4000-7000条信息。截至案发前,最高的一条收入是700元,据此估算,他每天的收入可达到1万元。

图源:央视

最终,利用AI编造信息并传播谣言的当事人,都因自己的违法行为得到了相应处罚。

炮制“西安爆炸”虚假消息的王某某,构成传播谣言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目前,南昌警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依法对王某某行政拘留5日,并责令涉案MCN机构停业整改。

编造“重庆民房爆炸”的康某某,也构成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但他一开始并没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违法,认为只需删除文章就没事了。最终,康某某被行政拘留3日、收缴违法所得,网络账号也被封禁。这起案件还被公安部列为打击整治网络谣言违法犯罪典型案例。

责任在谁,如何治理?

利用AI炮制谣言的行业乱象,引发不少网友的关注和讨论,AI创作工具也一度陷入争议。

一天造谣7000篇,都是AI惹的祸?

比如,上述 中王某某提到的,可根据关键词生成内容的AI工具,据新浪科技报道为易撰网。 介绍,易撰网上线于2017年8月,隶属于长沙营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为自媒体内容创客提供写作灵感、创作素材和高效的写作连接平台。工商信息显示,长沙营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4月,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

针对被央视 曝光一事,易撰网客服曾向新浪科技表示:“具体情况不清楚,网站只是提供创作的辅助功能,可以根据需要使用。”

图源:易撰网

实际上,类似易撰网的AI创作平台不在少数。这些平台一般汇集了大量免费素材,涵盖图片、音频、视频、字体等,为用户提供便捷的AI创作辅助功能。

这类AI创作平台会通过免责声明,来规避生成内容可能带来的风险。比如素材都是由网友自愿提供或来自于公开渠道,平台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和有效性负责;平台提供的信息和生成的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法律意见或建议,用户的行为为个人决策,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免责声明

图源:易撰网

但随着AIGC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AI生成内容引发争议或纠纷的情况时有发生,倒逼一些AI智能终端和大模型平台,不断强化审核机制来保证输出内容合规。

比如,2023年10月,科大讯飞针对学习机生成内容出现有违背主流价值观的事件,对负责保障内容安全的合作伙伴作出处罚,同时将星火大模型上内容审核机制放之学习机;再比如,文心一言表示在不断优化已有技术的同时,也在探索更高效的算法、更严格的内容审核机制,确保技术造福社会。

目前来看,即便是拥有最先进AI技术的科技公司,也要先依靠人工审核来把关和过滤内容,再通过相关案例的不断积累和总结,逐步建立AI和人工结合互补的审核机制。

公开资料显示,OpenAI已招聘了人员来审核并分类处理从网上获取的以及由AI自身生成的有害文本,这些经过分类的段落被用于为ChatGPT创建AI安全过滤器,防止用户接触到类似内容;微软也利用GitHub C opilot等安全服务,来防止AIGC工具出现不良内容。

监管发力,平台带头?

就AI谣言治理来看,关键一环还是平台。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陈伟在接受央视 采访时表示,平台应对相关信息尽到监管责任,以防范不良信息或者虚假信息上传到网络产生后续影响。尤其是在目前平台会向高流量内容支付报酬、以刺激用户创作的机制下,更应注重消除虚假信息。

“报酬支付也应起到积极的引导性作用,不应该通过发布虚假信息提升流量。这些散布者一旦出现,对他的相关惩罚机制,或者事后相关警示、封号等一些方式,都应该考虑到。”陈伟说。

归根结底,大多数普通网民没有辨别谣言的能力,AI创作工具也无法左右生成内容的使用,那么平台作为这个链条里的最后一环,自然需担起“清洁”行业的责任。平台方作为既得利益者,在享受技术红利的同时,也要主动履行相关义务,充当行业治理的先行官。

可以看到,各大平台已经在积极推动AIGC内容治理。

2023年10月,今日头条发布了《关于自媒体利用AIGC传播违规内容治理的公告》。公告称,平台在巡查中发现部分账号利用AIGC创作虚假或低俗负面的内容,并发布在平台上进行传播;平台对相关违规内容进行了下架,并对涉嫌违规行为的账号进行了封禁或禁言的处罚。

2023年12月,今日头条再次发布《关于倡导合理使用AI创作工具的公告》。公告指出,AI工具对内容的理解和创作来源于算法生成,使用时仅用于辅助创作,不应代替创作者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创作者在使用时,应对发布内容的准确性、合法性等问题负责,即使在内容中声明为AI创作或内容来源自网络,创作者仍需承担发布有害内容或侵犯他人权益带来的后果。

不少网友在评论区留言表示赞同,称“AI创作不能洗稿、抄袭,现在太多利用AI大面积抄袭的恶劣创作者,应该管控”、“AI创作很多都是虚假的,这导致 资讯的真实性失效,失去了价值”。

图源:今日头条

微信则也在2023年9月就发布了《关于规范“自媒体”创作者内容标内容标注的公告》。公告表示,自媒体账号在发布时事、政策和社会事件等相关信息时,应当准确地标注信息来源,并在显著位置进行展示。

今年6月,微信发布的《关于治理“自媒体”违规行为的公告(第四期)》称,自媒体发布涉及国内外时事、公共政策、社会事件等相关信息时,必须标注信息来源于权威媒体或专业科普;发布使用AI等技术生成的信息时,必须标注内容为AI制作;发布含有虚构、演绎内容时,必须标注内容为虚构。

规范打标案例

图源:微信珊瑚安全公众号

但AI谣言治理涉及多个主体,包括监管部门、司法机关、企业平台、技术提供者、普通网民等,短期内或许难以一蹴而就,需各方共同探索治理解法。

针对AI谣言,监管部门也在加大打击力度。比如今年4月,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清朗·整治‘自媒体’无底线博流量”专项行动,要求平台中的自媒体发布涉国内外时事、公共政策、社会事件等相关信息时,必须准确标注信息来源;使用AI等技术生成信息的,必须明确标注系技术生成;发布含有虚构、演绎等内容的,必须明确加注虚构标签。

法学专家则建议,应让造谣者付出更大的代价。“不光涉及行政拘留,也涉及行政性的罚款等,还包括对账号采取封号等措施,我们都要及时性跟进,以匹配违法成本和最终承担责任之间的比例,防范其他人看到造谣成本过低,对行为人的遏制作用有限。”陈伟认为。

正如办案民警所说,网络并非法外之地。“对于在互联网发布不实言论、扰乱社会秩序的,公安机关将坚决依法坚决处理,造成恶劣影响、情节严重的,公安机关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